市场现状严峻
当前,国际航运业遭遇诸多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贸易活动减少;地缘政治矛盾持续加剧,对航线安全和海上贸易造成影响。此外,全球供应链的快速重构,给国际航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稳定因素。例如,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频繁出台,使得大量货物运输受阻,众多航运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论坛聚焦应对
10月22日,2024年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国际海运主论坛成功举办。众多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就“如何通过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来应对不确定性”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共识,航运业要在多变的局势中保持稳健,必须精准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和潜在风险,同时积极调整策略,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对抗外界的未知因素,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新模式破壁垒
万敏建议航运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他倡导实施“航运与港口及物流相结合”的一体化战略,以实现全链条资源的高效整合。这种模式有助于消除地区、行业和产业之间的障碍,通过融合与开放,打造出高效、有弹性和安全的全球运输网络。比如,一些大型的航运公司携手港口和物流公司,整合资源后,货物运输的效率显著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程度以及开放度都有所提高。
数字技术赋能
当前,人工智能正迅速发展,航运领域也在加快其数字化进程。大型模型、新型计算能力和产业应用持续进步。全球的头部企业及新崛起的企业都将数字化和绿色环保视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对船只航行实施实时跟踪,改善航线设计,降低能源使用,增强航运的运营效能和竞争力,正如众多智能航运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
新架构促创新
航运业的新格局同样重要。新生产力的提升不仅涵盖技术进步,还涉及商业运作、管理结构等生产方式的全面革新。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全球的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受到自然条件、交易费用以及规模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规模效应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因此,在航运领域,关注市场化的竞争和规模效应,对于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大有裨益。
绿色转型之路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绿色变革对航运业的碳减排极为关键。随着贸易和航运业的增长,它们将面临更多复杂情况,机遇与挑战同在。在船海动力能源的变革中,有纯电驱动船舶和采用绿色燃料的船舶等多种途径。黄震院士认为,纯电驱动船舶更适合短途沿海及内河航运,而绿色燃料则在远洋航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将航运业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减少绿色燃料的成本优势,并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
在当前这个变化莫测的国际航运市场环境中,你觉得航运公司应当优先实施哪项策略以应对风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