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课题中的借鉴意义
全球都在关注数字普惠金融的进步,各国经济的探索相互借鉴。李智慧,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高级顾问,在演讲中阐述了日本的普惠金融状况,这让我们得以窥见其运作模式,并从中获得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日本金融发展有其特殊背景,曾遭受泡沫经济崩溃和金融风暴的打击。在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领域,日本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汲取。
中日个人普惠金融差异
我国在服务个人客户的普惠金融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日本在信用卡使用广泛度、自动柜员机普及程度以及每十万人拥有的商业银行数量上,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日本银行业便利和ATM机的广泛分布,该国的支付方式主要依赖于银行间转账和现金交易。
日本便利店普遍配备了与多数银行相连的ATM机,这一服务主要由便利店推动。相较之下,我国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迅速,普及率相当高,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在个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点差异很大。
日本非金融企业参与金融
九十年代,日本金融领域迎来了科技创新的热潮,吸引了众多非金融机构投身金融服务。在这一浪潮中,不少知名的非金融企业纷纷涉足支付领域,例如电商巨头乐天、铁路公司Suica、铁道公司PASMO以及通信公司ID等。
日本多数民众已开始使用他们发行的电子预付费货币。当美国苹果支付服务进军日本市场,它选择了与铁路交通公司发行的Suica电子货币进行合作,这表明在日本,非金融企业对金融服务领域的贡献不容小觑。这一点与中国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支付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贷款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并且提供的资金规模相当可观。这些机构涵盖了信用银行、信用金库、农村合作社、农协以及信用保证机构等多种形式。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着深厚的传统背景。在泡沫经济崩溃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遭受了严重影响。因此,设立了这些机构来扶持中小企业。这些机构的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援助,推动了它们的稳健成长。
日本金融机制助力中小微企业
日本不仅设立了相关机构,还构建了多样化的支持体系以帮助中小企业。这其中包括风险管控机制、信用担保体系、农业保险方案以及担保登记制度等,旨在让中小企业能够更轻松地获得金融服务。
信用保障制度涉及各级政府及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信用保障机构。当中小微企业遭遇融资损失,该机构会承担一半损失,以此减轻银行的负担,进而鼓励银行更主动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担保注册制度聚焦供应链金融
担保注册制度主要针对供应链金融领域,不仅关注企业的房产或业绩,还考虑供应链各环节的担保。若流动资产担保能确立法律上的稳定性和公示机制,企业的信用使用范围就能得到拓展。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我国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方面持续努力,并从日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这将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担保体系,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强大的金融援助。
你认为我国在参考日本普惠金融做法时,最主要的难题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