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稳定代币发展历程
2015 年,诞生了首个数字稳定代币 USDT。这一事件拉开了数字稳定代币发展的序幕。从那时起,数字稳定代币开始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到上个月,纽约金融管理局批准了 GUSD 和 Paxos Standard 这两种稳定币,从而推动了数字稳定代币的发展。然而,数字稳定代币的发展历程并非一路平坦。它一直都在遭受着多方面的争议。
稳定币出现的目的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姚前及孙浩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到,稳定币出现的首要目标是让加密货币的币值保持稳定。在加密货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稳定币是要提供相对稳定的价值衡量标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币所追求的“币值稳定”和宏观经济中的“货币稳定”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不能把二者简单地视为相同的东西。
加密货币潜在风险
从当前国际上的几个主流加密货币来看,它们在多方面有高风险。其一,发行者的治理结构或许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其二,运营的透明度不是很好;其三,信息披露可能既不及时也不完整。另外,数字钱包的安全性让人担忧,交易所的安全性也让人不放心,容易出现被黑客攻击以及资金被窃取等情况。
稳定币与传统业务关联性
稳定代币与法币联系紧密,对法币进行了锚定。它与支付清算、货币市场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等中央银行业务存在潜在关联性,且这种关联性更为显著。稳定代币产品不断被推广和普及,有可能对宏观金融管理产生影响,因此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需保持高度警惕性。
稳定币面临的矛盾
从设计目的方面来讲,数字货币的目标是追求去中心化。资产支持代币是由特定机构进行发行的,这样就会面临发行机构带来的中心化风险,这种风险与数字货币最初的想法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像 GUSD 那样规模逐渐增大,那么央行的角色就会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其在支付清算体系以及货币政策等很多方面的职能将难以正常发挥出来。
稳定币的监管和发展
由于稳定币会对本国金融体系造成影响,即便它获得了市场主体的认可,也很难得到各国货币当局的支持。我国一方面必须严厉禁止境内的数字货币交易,另一方面要对稳定代币的应用场景予以密切关注。同时,法定数字货币虽然是适宜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较为复杂,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格外谨慎,所以在短期内难以正式推出。
你觉得未来的数字稳定代币有没有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它能不能和现有的金融体系融洽地一起并存?欢迎到评论区阐述你对此的观点,同时也不要忘记给本文点个赞并且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