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背景
2018年刚开始,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银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携手组建了中电联联合项目组。这个项目的宗旨是致力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他们结合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优势与运营商的信息技术特长。经过多年持续奋斗,他们在硬钱包研发试点上不断创新,为后续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联合项目组明确了目标,目标就是将数字人民币的金融和信息技术基础紧密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更优质的新产品,同时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场景服务。
应用模式
青岛的轨道交通试点项目采用了基于SIM卡的硬钱包技术。这一技术通过预先录入用户信息,将SIM卡硬钱包与中行的个人数字人民币软钱包进行了绑定。接着,借助中行提供的独立离线支付功能,实现了无需网络和电力支持即可完成交易,同时还能实现延迟联网扣款的创新支付模式。
SIM卡拥有安全可靠、普及度高以及操作便捷等特点。当与数字货币钱包配合使用时,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大。特别是在公交、地铁、园区、商场等小额交易较为频繁的地方,SIM卡的使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功能特点
用户可以将联通或电信的SIM卡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关联到数字人民币APP里,然后与个人数字人民币软钱包绑定。即便手机电量不足或已经关闭,用户依然可以通过手机NFC功能,用“碰一碰”的方式完成支付。而且,用户还可以查看并使用个人软钱包的余额,无需额外充值。
该应用的平均过闸时间约为260毫秒,这个时间比行业标准的300毫秒要快。这说明它在处理支付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非常适合在公共交通等小额且频繁的交易场合使用。
积极意义
该应用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离线支付,增加了支付方式,增强了安全性和便捷性。它解决了手机电量低、网络信号差等问题,降低了使用难度。这一功能满足了人们对支付工具安全和易用的需求,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亲民特点。
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应用取得了成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推广意义明显。此外,这些应用还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相关领域的业务指导、技术标准、检测标准以及产品升级积累了重要经验。
后续规划
青岛将逐步扩大无电无网支付的使用领域。他们打算在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中推广使用手机eSE和IC卡等多种支付工具,而且多家试点运营单位也将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丰富无电无网支付的使用场景。
这些举措有助于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让数字货币更加紧密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金融支持。
创新成果
公司专注于成为公共服务及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服务方,以数字金融为重心,依托智能合约与区块链两大技术平台,已成功打造出显著的产品创新、运营能力及技术研发实力。
成果丰硕,我们成功推出了国内首个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碳普惠平台——“青碳行”。同时,在上海成功开展了跨区域业务,设立了“沪碳行”。另外,我们还研发了多个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平台,搭建了运维体验中心,并承担起创新实验室的运营职责。
你认为在无网络、无电源的环境里,数字人民币还能在哪些场景中发挥出更大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