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是“2021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的重头戏,吸引了众多修复专家和电影研究者的关注。社会各界对此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家对我国电影修复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数字浪潮推动修复
数字技术在保护、维护和推广电影方面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电影中的文化内容能够得到更长时间的保留,并且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比如,经过4K技术修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电影不断出现,它们变成了新的公共文化产品,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文化感受,同时也揭示了它们的多重价值。
合作助力电影修复
自去年开始,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江苏省电影局共同推进了一系列协作项目。各地纷纷响应,例如,苏州与资料馆共同举办了庆祝经典电影修复成就的展览。这种多方面的合作成功融合了资源和技术,提升了电影修复的速度,并且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经典修复成果显著
2020年至2021年间,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央视频合作,成功研发了人工智能辅助的色彩恢复技术。在此过程中,对《上甘岭》部分、《我的祖国》中的歌曲以及《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众多经典作品进行了修复。工程完毕后,这些影片在国内外多地上映,共计播放了45部,场次累积超过65000场,获得了普遍赞誉,引得众多国家的电影资料馆争相邀请进行展示。
魅力引发观众热情
在本届修复电影展上,众多影迷特地从浙江、上海等地远道而来,到苏州欣赏电影。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经典电影的强大魅力,尤其是对年轻观众的强大吸引力。年轻人对修复过的经典电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无疑使得经典电影的观众群体得到了扩大。
论坛交流聚焦核心
本次论坛涵盖了“科技之韵”、“修复之术”、“价值之新”三大议题,重点讨论了修复技术的运用、修复伦理的考量以及修复电影的文化价值。论坛提出了众多话题,为行业内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大家达成共识,交流经验。
经典再现金字招牌
在电影修复领域,《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团队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上色技术,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技术。他们历时七个多月,一帧帧地恢复了黑白画面。技术人员通过训练集对影片进行分段处理,让这部经典重获新生。导演的家人也对修复效果给予了高度赞扬。
关于我国在电影文化传承中进行的电影修复,大家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