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产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不过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还有证券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相继发出警示,告诫公众要警惕那些虚拟资产机构可能发布的误导信息。这样的现象确实引起了众多人的高度关注。
金管局首次发声
9月15日,香港金管局官网发布了一则重要通告。他们提醒大家要提高警觉,强调一些虚拟资产企业自称是“银行”或把产品称作“存款”,这种说法很容易迷惑大众,让人误以为这些企业是合法银行,进而安心交易。不少对情况不甚了解的市民可能会因此陷入风险。
香港金管局指出,近期有些虚拟资产企业自称“加密银行”或“虚拟资产银行”,并声称提供银行服务或开设账户。然而,只有获得金管局牌照的机构才能进行银行业务或吸收存款。这些虚拟资产企业的说法是不合规的,市民应提高警觉,避免受骗。
证监会早有预警
香港证监会先前已发布警示。近期,部分未获认可的虚拟资产交易所撒谎称已向证监会提交了牌照申请。此类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投资者难以辨别真伪。
从6月1日起,香港实施了针对虚拟资产的新规,规定运营虚拟交易所的平台需持有证监会的许可。但截至8月3日,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调查,只有“OSL数字证券有限公司”和“Hash Blockchain Limited”两家公司成功获得了许可。这一现象表明,获取许可的过程极为艰难。对于那些宣称已申请许可却未得到批准的平台,其真实目的让人不禁产生疑问。
误导描述危害
金管局提醒,部分虚拟资产公司用了“银行”等字样,这可能会误导公众。大多数人对金融知识掌握不多,若遇到这样的表述,可能会误以为那是正规银行,从而把存款存进去。然而,这些机构并非真正的香港银行,也不在金管局的监管之下。如果出现问题,市民的资金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误导行为对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害,同时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一些不法机构趁机大肆敛财,一旦他们卷款逃跑,投资者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故而必须严格禁止这种行为。
法律规定严格
根据《银行业条例》,在香港,只有持有相应牌照的银行机构、有限牌照银行及存款接收企业,才能进行银行业务或存款业务。这一规定在法律中已有明确说明,任何个人或单位均不得擅自违反。
在香港,若有人假冒“银行”名义进行经营活动或宣称自己是银行,那便触犯了法律。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存款业务,或者诱使公众存款,也都是违法行为。监管机构对此类违规行为坚决不予容忍,并致力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合规平台有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香港证监会网站进行了查询,结果显示,达到安全交易标准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数量相当稀少。截至8月3日,仅有“OSL数字证券有限公司”和“Hash Blockchain Limited”这两家平台获得了官方的批准。
很多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并未获得合法授权,投资者在选择时面临不小的风险。若不小心选择了无照平台,很容易上当受骗,导致资金损失,所以投资者必须非常谨慎,做出理智的决定。
监管持续发力
香港监管部门接连发出警告,这一行为充分显示了他们对于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市场的决心。他们不断地对市场实施严格的监控,同时对于任何违规行为都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未来,监管机构可能会对相关法律进行细化和完善,对虚拟资产领域的机构加强审查和监管。投资者应当关注监管政策的新动向,保障自己的资产不受损失,同时大家要齐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在使用虚拟货币交易时,你有没有差点遇到麻烦?欢迎在评论区讲述你的故事,记得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