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摩擦现状
跨境支付存在不少摩擦。跨货币支付也有诸多摩擦。各个国家的国内支付系统设计时,更看重本地参与者。其报文和当地金融市场一致。开放时间也和当地金融市场一致。另外,合规标准存在差异。监管标准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让跨境支付的摩擦与风险增加了。在当今的跨境支付系统里,这些问题早就是常识了。然而解决起来并不轻松。
支付系统互操作难题
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涵盖多个方面。当前国内系统在互操作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协调复杂市场参与者采用通用报文标准需数年时间,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20022的推广。法律框架的调整也耗费时日。像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这种有央行支持且有政治动机的协调,同样花费了大量时间。
法律监管兼容性困境
法律与监管兼容性是银行等机构跨境支付面临的一大障碍。当下正努力削减非故意壁垒。然而历史表明,法律协调困难,耗时漫长。即便有强力推动,各国在支付领域的法律规定要达成一致,依旧困难重重。
央行协调重要工具
各国央行能起到重要作用。央行是国内 CBDC 系统的运营商。央行可让不同系统实现互联。央行能提供更多支付安排。央行可设置更多安全特征。比如款款对付(PVP)这种安全特征。央行还能提高支付效率。例如建立通用清算机制来提高支付效率。
新技术带来的机遇
技术给 CBDC 发展带来新方向。CBDC 能在共同的分布式分类账上发行。如此可利用规模经济。在开发和维护方面更具优势。新技术在技术层面实现起来比连接不同系统更简单。还有利于推动跨境支付发展。
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要是各国央行之间没有信息共享,缺乏透明度,那就很难对国内CBDC系统进行有效协调。央行和监管机构可以参考CLS、SWIFT等传统支付系统的合作监督经验。CBDC系统要是能减少跨境摩擦,会极大提升支付效率。但它也面临治理方面的挑战,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还面临合作方面的挑战。
看到这儿,你觉得各国央行在推进 CBDC 跨境协调时会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看法,并且点赞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