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以“金融创新”和“区块链”为幌子的非法集资行为愈发猖獗,导致众多人财产受损。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接下来,我将逐一剖析这类非法集资所涉及的多重问题。
“虚拟货币”乱象丛生
近年来,有些人借助公众对“金融创新”和“区块链”的狂热追逐,推出了所谓的“虚拟货币”。他们利用这一机会非法聚敛财富。以2016至2017年为例,在北京朝阳区,马某等人大肆宣扬“流通币”和“流通股”的巨大潜力和丰厚回报,并向投资者承诺高额回报。然而,他们非法筹集了超过700万元,却导致投资者损失了660多万元。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众的利益,让很多人血本无归。
什么是“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它们并非由官方货币管理机构发行,而是通过加密技术和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手段,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以比特币和以太币为例,这些都是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然而,它们并不享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也不具备法偿性,无法在市场上作为货币流通使用。在我国,这类货币仅被认定为“虚拟商品”。
监管政策发布
我国对于由“虚拟货币”引起的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现象,迅速实施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在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六个部门,共同发布了一则通告,明确指出以代币形式进行的融资活动属于非法的公开融资行为,并且此类行为还可能涉及多种违法活动。2021年9月15日,十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一则通告,通告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及其相关业务活动系非法行为。同时,通告还提到,若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相关服务,同样构成违法行为。
虚假宣传诱惑
犯罪分子常以夸大的收益前景来诱导投资者,例如马某等人声称的月回报率高达10%至20%,这一数字已远超正常投资收益的合理范围。投资者往往会被这种高额回报所吸引,一旦参与宣讲会等类似活动,他们便容易丧失理智,进而大额投资。然而,这种高收益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庞氏骗局本质
这类所谓的创新集资活动,实质上其实是一种“以新偿旧”的庞氏骗局。起初,它们或许还能按时支付部分利息,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注意。然而,资金的持续流动难以保持。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投资者的资金就可能面临全部损失的风险。尽管这种骗术并不新颖,但它总能骗取众多人的信任和金钱。
朝检君的提醒
大家需要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性,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识力。对于那些声称能带来高额回报的广告,我们绝不能轻易相信。在进行理财投资时,务必选择合法的途径。若遇到任何非法活动,应立即向警方报告。同时,我们必须确保个人财产安全,防止被非法集资的陷阱所迷惑。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或许会发现周围有人正陷入“虚拟货币”非法集资的困境。此时,你可以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且将它分享给更多人。同时,你还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讲述你的真实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