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它带来了自我表达的机会,与此同时,网络暴力和心理压力等问题也出现了,这引发了许多探讨。
社交媒体带来表达革命
如今,Instagram、TikTok和Snapchat等平台很受年轻人欢迎 ,这些平台使大家的交流不受距离约束 ,可以随意表达 ,比如在TikTok上 ,年轻人能够迅速发布短视频 ,来表达想法与创意 ,据统计 ,TikTok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 ,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 ,它改变了年轻人沟通交流的形式 ,让表达更加自由 。
而且,社交媒体为年轻人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往,人们的身份认同受到地域和人际关系的限制。如今,借助网络社群,年轻人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和观念。举例来说,在追星社群中,粉丝们凭借共同的爱好寻得归属感,进而明确自己在某方面的身份。
促进身份认同的发展
心理学觉得身份认同是自我定位的进程,社交媒体给这个进程予以了支持。年轻人借助关注特定账号、参与社群等办法来寻觅身份认同。比如说喜爱动漫文化的年轻人,会去关注动漫博主,会加入动漫论坛,在交流探讨期间找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进而确认自己“动漫爱好者”的身份。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行为对年轻人有帮助,能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位置。有数据表明,超过八成的年轻人借助社交媒体加入了和自己兴趣相关的社群。他们在这些社群里分享自己的生活,交流彼此的感受,进而感觉自己不再孤单。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年轻人身份认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示与真实自我的矛盾
然而,社交媒体展示出来的大多是美好的片段 。年轻人看到别人晒出的高品质生活 ,就容易产生比较心理 ,进而怀疑自己的价值 。在一些时尚类社交媒体上 ,模特、网红身材好且时尚 ,普通年轻人看到后 ,会对自己的外貌和生活水平缺乏自信 ,这影响了自我价值感 。
年轻人为了获得点赞和关注,有可能塑造出“社交媒体自我”。一部分年轻人在网络上打造出完美的人设,然而在现实当中却并非如此。研究显示,过度在意网络形象,会致使年轻人产生孤独以及不满足的感觉。这就如同戴着面具生活,始终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中。
保持真实自我的方法
年轻人应当设定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界限,比如规定好每天的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沉浸在其中,减少对外部评价的依赖,一些年轻人给自己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此一来心态会更加平和。
同时要培养自我意识,多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借助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情绪想法,从而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和喜好。还可以参加线下的社交、公益等活动,以此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这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价值,进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
社交媒体是网络暴力滋生的地方。不少年轻人因网上不合适的言论遭到攻击,碰到恶意评论、嘲讽。数据显示,大约3成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有过网络暴力的经历。遭受网络暴力的年轻人极有可能会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自残倾向,后果相当严重。
年轻人遭受网络暴力后,会对社交媒体心生恐惧,进而不敢表达自己,有些原本喜欢分享生活的年轻人,在遭受攻击后变得不敢发动态,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这不但影响年轻人的心理,还会阻碍他们正常的身份认同发展。
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
年轻人要是遭遇网络暴力,得赶紧倾诉,跟家人交流感受,跟朋友交流感受,还能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也能够培养兴趣爱好,像画画、运动之类的,专注于兴趣的时候,就能暂时忘掉压力。
学校应当提供更多心理健康资源,社会也应当提供更多心理健康资源。学校能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学校还能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借此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社会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进而使年轻人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
大家认为社交媒体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影响大不大?快来评论区进行分享,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同时也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