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4 Ultra的各项规格看起来相当出色,然而实际拍照效果却引发了广泛讨论。尽管具备长焦和微距拍摄功能,但近摄时距离仅10厘米,微距效果并不理想。这不禁让人疑问,是否真的进行了充分的优化?
小米14 Ultra长焦微距不足
小米14 Ultra主打长焦微距功能,引得消费者充满期待。然而,实际拍摄时,10厘米的最近拍摄距离,很难拍出令人满意的微距照片,尤其是想要捕捉小昆虫的细节时,更是不易。此外,与那些同样强调微距拍摄功能的手机相比,小米14 Ultra的差距显而易见,用户满怀热情想要创作,却往往感到失望。
用户们从不同方位尝试,但10厘米的局限总在制约着他们的创作空间。他们希望手机在微距摄影方面能有所进步,哪怕只是小幅度的提升,都能让使用体验得到显著改善。
主摄纹理细节表现
主摄像头得益于索尼生产的1英寸传感器。它能够较好地保留纹理和细节,尤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主体细节的还原尤为出色。比如在晴朗的日子里拍摄建筑外观,建筑上的雕纹等细节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边缘时,有时会出现过度锐化的现象。
与小米之前的手机相比,算法有了提升。然而,与一些竞争对手的旗舰机型相较,边缘处理等方面仍有改进余地。举例来说,在拍摄人物特写时,头发边缘可能显得不够自然。
长焦端表现较优
120mm等效焦距的长焦端让人感到意外。从视觉体验来看,它的细节呈现和纹理表现甚至超过了主摄像头。举例来说,拍摄远处的花朵时,长焦端能够将花瓣的纹理展现得更加清晰。而且,画面中几乎没有涂抹的痕迹。
这种现象较为罕见,在手机摄影领域并不多见。它让人不禁思考,主摄像头的优化是否真的存在问题。为何长焦部分能达到如此水平?
曝光准确性
整体曝光较为精准,与小米其他型号相比,过度曝光和曝光不足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在通常光照的街道上拍照,曝光效果通常很正常。但面对强烈的光线对比,问题依然存在。
在较暗的光照条件下,我们通常采取提高ISO的常规做法。比如在傍晚室内拍照时,尽管画面亮度尚可,但图像质量却有所下降,这对整体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画面噪点状况
在阳光下,ISO400以上的设置很常见,因此照片的清晰度和噪点控制都不理想。比如在强烈阳光下拍摄,放大照片后会发现噪点很多。尽管在明亮的光照下,整体噪点控制尚可,但与同品牌的高端机型相比,噪点抑制效果仍有差距。
许多摄影爱好者对小米14 Ultra的拍摄效果表示不满足,特别是那些对画质有更高追求的用户。
色彩还原与模式反差
这款相机缺少常规拍摄设置,在徕卡的生动或鲜艳模式下,色彩显得更为饱和,但色彩还原度不高。各个模式的对比度各有特色,相较于普通照片有所增强,但与小米13 Ultra相比,则显得更为适中。
拍摄风景时,画面色彩与实际场景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用户用手机记录场景时,难以获得真实的色彩印象。
从小米11 Ultra至小米14 Ultra,这些手机在影像系统上的纹理和细节还原等方面,进步并不明显。虽然配置丰富,但即便传感器性能强劲,也难以使影像质量达到高端水平。换句话说,仅仅硬件强大是不够的,算法等其它方面也需要同步提升。
整体来看,这款手机的技术指标很出色,但实际使用感受并不理想。如今,大家是否还会仅仅因为参数优秀就对其产生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