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阻降低:节能减排突破口
当前,汽车厂商们把节能降耗作为核心追求,在设计新车时投入了大量心血。在此过程中,减少空气阻力显得尤为关键。考虑到电动车搭载电池组,车身往往更宽、更重,这使得行驶中的空气阻力相应增加。以一款常见的电动车为例,其空气阻力问题尤为突出。
理论上讲,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电动车的行驶距离就能提升大约15至20公里。这种效果十分显著,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商加大对风阻优化的投入。部分企业通过改进车身设计,成功降低了风阻,从而提升了车辆的续航性能。
三电系统:低能耗重要支撑
三电系统稳固可靠,这是减少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众多技术中,碳化硅电驱技术备受关注。它拥有卓越的物理特性和运行效果,显著提升了电机的启动、移动、速度调整和停止等性能。在应用中,碳化硅电驱的优势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款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能达到400公里,要是换成碳化硅驱动,行驶距离还能多出20公里。特斯拉Model 3在广泛采用碳化硅元件后,其变流器的效率从过去的82%上升到了90%。小米汽车也很看重这一点,旗下SU7所有车型都应用了全碳化硅技术,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CTP技术:提升能量密度
CTP技术,也就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它省略了模组设计环节,直接将电芯组装成电池包,再嵌入车身地板。这样操作,不仅提高了能量密度,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电池的布局和使用效率。
若电动车采用了CTP技术,其能量密度将大幅提升,进而实现节能降耗。这种技术为电动车电池的进步开辟了新方向,减少了能量损耗,同时也延长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电机搭配:减少能耗输出
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出众,感应电机成本相对较低。将二者结合运用,既能确保高效运作,又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新能源车型采用了这种配置,能耗显著降低,同时保障了车辆的强劲动力。合适的电机配置提高了电动车的运行效率,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能量回收:提升续航表现
新能源车型普遍配备了能量回收系统,当车辆减速时,该系统能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储存或直接使用。这样的系统有助于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大概可以使续航里程增加15%至20%。
行车时若车辆减慢速度并踩下刹车,能量回收装置随即启动,随后为电池充电,这样有效延长了车辆的行驶里程。许多车主反映,装备了这个系统后,他们的车续航能力明显增强。
节能模式:兼顾舒适与节能
有些汽车厂商推出了ECO节能驾驶模式,采用这一模式后,车辆的扭矩和转向变得更为轻柔,驾驶起来既节省燃油又感觉舒适。特别是在城市道路拥堵时,这种节能模式表现得尤为出色。
开启此模式,车主能明显发现油量消耗减少,驾驶时也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颠簸。从经济性和驾驶体验两个角度来看,这种节能模式颇受欢迎。
您觉得汽车企业未来在降低能耗和排放方面会有哪些创新想法?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