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航运问题成了全球供应链的束缚。如今,这束缚似乎已被解除,供应链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制造业、海运及企业库存等关键指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更是降至历史新低。尽管表面上看形势一片大好,但背后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航运及指标向好
过去航运能力短缺,费用急剧上升,这让全球供应链承受了巨大压力。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航运业回归了正轨。多项指标均显示出积极的发展趋势,例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其数据变动直接反映了这一变化。在库存管理方面,企业能够像往常一样正常运作,不再因供应链问题而感到困扰。制造业经理也不再因原材料短缺或产品运输不畅而感到头疼。
这种改善并非无根据。众多数据支撑了这一观点,整体供应链在多个方面显现出积极进步。具体数据揭示了这段时间内的变化,这些变化揭示了全球经济联系方式的调整。
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中国贸促会公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全球供应链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具体来看,数字化方面,通信行业走在最前面,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紧随其后。不过,金融业在不同国家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金融数字化与供应链的结合非常紧密,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绿色发展领域,不同主要经济体的进展存在差异。部分欧洲国家因政策扶持,在供应链绿色化方面领先,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碳排放规定,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然而,还有一些国家,受限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绿色化进程较为滞后。
深度重构的因素一
一些国家的不当产业政策和断开联系的做法,是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新构建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的产业政策已脱离了常规竞争的界限。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出口限制对众多产业链造成了冲击。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美国对某国企业的限制措施,迫使原本全球化的产业链被迫分割。
各国对自身的产业链安全感到极度忧虑。特别是那些以往高度依赖进口特定高科技产品的小国,现在正不断担忧供应可能中断。为此,它们不得不加快实现产业本土化。这并非出于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而是一种被迫采取的应对手段。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碎片化趋势。
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各国在资源优势上的对比发生了变化。以墨西哥的汽车工业为例,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便利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吸引了大量汽车产业的投资。不少外资企业开始在墨西哥设立工厂,布局生产。如今,墨西哥在与其他国家的资源要素比较中,优势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
这些因素对跨国公司的投资选择有所影响。当跨国企业在进行战略部署时,它们不再只看重成本因素,还会考虑到供应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比如,某家知名电子公司,过去只关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而现在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地缘政治稳定且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
不正当竞争的危害
某些国家的恶性竞争带来了严重后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他们过于自我中心,这导致了全球经济联系的断裂。一个显著问题是,这种行为阻碍了技术发展,因为全球的技术创新通常是各国共同合作的结果。比如在航天领域,国际空间站项目就是多个国家合作的结果。若各国都进行不正当竞争,此类合作便难以进行。
这也会妨碍新的经济全球化动力的产生。过去,世界贸易长期依赖各国间的融合进步,但如今的不正当竞争使得融合进程受到阻碍。众多企业对是否进行跨国投资持观望态度,导致经济全球化进程变得缓慢。
共同的期待与责任
当前,构建一个稳固、安全、顺畅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十分紧迫。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这是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比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北京倡议》便是众多有远见之士共同奋斗的产物。这份倡议并非仅仅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国际工商界共同期望的体现。各国间必须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尤其是大国,更应承担起责任,而非像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破坏供应链关系的国家那样行事。
各位读者,我想请教一下,您认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期待大家的评论、分享和点赞。